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答题水平,河北公务员考试网(www.hebeigwy.org)特别推荐申论热点解读“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希望考生阅读本文,对申论热点的把握有一定的帮助。
【热点背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并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明确指出:“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学理论,为加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供了根本遵循。
【公考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锲而不舍、一以贯之地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持之以恒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权威论述]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就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为全面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习近平
今天受到表彰的家庭,要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带动全国千千万万个家庭行动起来,共同为促进家庭和睦、亲人相爱、下一代健康成长、老年人老有所养而努力,共同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而努力。——习近平
要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习近平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重点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习近平
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提升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习近平
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要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坚持重在建设、以立为本,坚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努力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习近平
要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不断提升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习近平
[原因]
经过长期不懈奋斗,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
社会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没有高水平的社会文明,就不可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更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社会文明不仅是文明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各方面文明全面提升的关键环节。社会文明建设的积极成果,将有力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建设一个文化繁荣、文明兴盛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得到极大提升。在同新冠肺炎疫情的殊死较量中,大力弘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和志愿服务,彰显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
[重要性]
越是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要清醒认识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越要重视精神的力量、思想的感召、价值的引领、文化的滋养,引导全体人民以坚定的信心、统一的意志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
人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之后,对于丰富而有品位的文化需求更加旺盛,对于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的期待更为迫切,必须以文明建设成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面向未来,我们要奋力夺取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的新胜利。这就要求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们精神力量,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对策]
持之以恒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在社会思想观念多元、人们利益诉求多样的今天,更加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形成正确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大力宣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先进模范,树立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鲜明价值导向。把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面向城乡基层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要坚持面向基层、重心下移,把文明理念融入日常生活,把价值要求植入群众心中,让文明因子“日用而不觉”。要积极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社会化、专业化,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培育文明风尚行动,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推行垃圾分类,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开展“反对浪费、崇尚节约”教育实践活动,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在全社会内营造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的社会环境。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文明用网。强化人们的公共意识、规则意识、文明意识。
以科学化制度化巩固拓展文明创建工程。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是人民群众改造社会、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的伟大创举,对于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和群众精神风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加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各类创建活动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多办群众关心、基层需要、社会关注的好事实事,既搞好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建设,更注重精神层面建设,打造崇德向善、文明和谐的“软环境”。坚持完善创建指标和测评体系,发挥“风向标”“指挥棒”作用,用系统观念推动各项创建工作彼此呼应、一体推进,促进文明创建常态化长效化。
不断丰富和改善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文以载道、文以植德、文以化人,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力量是统一的。我们要用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提振精气神、孕育好风尚。文艺创作要坚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创作生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围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做好考古文物、非遗项目、传统村落等保护利用,让中华文化焕发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建好用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以革命文化激励人们奋勇前进。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全民健身运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农民丰收节、戏曲进校园、农家书屋、“三下乡”等工作深入开展,加强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单位文化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章素材】
[精彩标题]
1.掌握“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理论钥匙
2.持之以恒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3.多措并举 推动社会文明不断达到新高度
[精彩开头]
示例一
衡量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社会文明程度是重要维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把“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列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并设专章对文化建设作出战略部署,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点任务。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意义重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锲而不舍、一以贯之地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持之以恒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示例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通过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有助于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风貌,为社会文明程度的新提高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精彩结尾]
示例一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重在建设。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为走好新征程立根铸魂、凝心聚力。抓住公民道德建设、文明创建工程、志愿服务体系建设、诚信建设、劳动教育、网络文明建设等重点,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推动社会文明水平不断提高。
示例二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价值追求和文化理想的精髓,能激励全体人民为共同的美好愿景而同心奋斗。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行动。相关部门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久久为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渗透到群众的日常活动中, 真正落地生根、深入人心、凝结共识。由此,更好地培育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助力社会文明程度的新提高,促进国家现代化水平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