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申论资料  >> 申论范文   
申论范文
申论范文赏析:平衡繁简 走向未来
http://www.hebeigwy.org       2019-06-19      来源:河北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 】              

  下面是公考通网校(公务员考试视频课程网校)老师分享的一篇以“平衡繁简 走向未来”为主题的申论范文解读及好句积累,供大家借鉴学习。


  平衡繁简 走向未来


  评析:对称式标题,采用四字结构的动宾短语,具有古典韵味。动词“平衡”协调起“繁与简”的对立,也表明了文章的主题。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促使人去追求快捷与效率,“一切从简”是社会的潮流;但也有一群人追求精细与仪式感,不愿放弃繁复。然而,为了简单而单纯重视速度,反而会忽略种种细节;为了繁复而故弄玄虚,会招致多余的纷扰。只有平衡繁简关系,藏繁于简,于简见繁,才能走向成功。


  评析:背景式开头,从现代社会不同人群关于“简”和“繁”的认识引入,展示了单纯只重视“简”和“繁”而带来的问题,由问题得出总论点“只有平衡繁简关系,藏繁于简,于简见繁,才能走向成功”。背景+问题+总论点,层层深入,行文自然,逻辑顺畅。


  “简”是一种对实用与效率的重视与追求。政府简政放权,能够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办公成本;企业精简业务,能够优化管理结构、提升竞争能力;个人简约生活,能够让事业获得更多的专注。由此可见,简是成功路上必须追求的目标。无论是科技进步,智能软件便利生活;还是服务机构专业化,办事效率大幅提高;或是消费者更加青睐设计简单、功能实用的产品,都透露出一个讯息:“简”在方方面面影响着社会。那么,是否“从简”就是正确的前进方向?答案是否定的。一方面,简单而程式化的行进,使生活缺少趣味,使人生失去惊喜;另一方面,一味求简是对细节的忽视,而寥寥几颗棋子的缺失,终会得来满盘皆输的结局。


  评析:分论点+道理论证。先说明“简”的价值,然后从政府、企业、个人三个主体层面展开论证,利用多主体强化了论证力度。接着抛出问题引发思考“是否从简就是正确的方向”,在给出回答和解释的同时,也顺带引出了下文关于“繁”的论述,使上下段自然衔接。


  “繁”是一种着眼于细微之处的智慧。一碗工序繁复、味道鲜美的小面背后,有着无数个日夜的摸索;一片功能健全、环境优美的住宅区,是数个细节精心改善的成果;一个成功的研发项目,是数个团队夜以继日加班加点的辛勤结晶。但一味求“繁”,却会起到反效果,使人负重过度而无法前行,难以抉择而迷失方向。“繁”与“简并非天然对立,二者相互转换,相辅相成。“繁”是实现“简”不可避免的步骤。只有经过精心的推敲,才能写出语言精炼的作品;只有通过细心的打磨,才能制成完美无缺的石雕;只有经历数不胜数的尝试,才能寻到最切实可行的方法。


  评析:分论点+道理论证。先说明“繁”的价值,然后从美味小面、优美住宅区、成功项目三个案例展开论证,利用多案例强化了论证力度。本段前半段与上段采用了同样的结构,对仗工整,结构清晰。接着指出了一味求繁的问题,最后得出繁简相辅相成的结论,回扣文章总论点。


  平衡繁与简,需要小心谨慎的探索。一切事物的形成,是一个由简及繁、化繁为简的过程。生命的起源,来自于一个单细胞生物,随之进化出多种多样的器官与结构,最终归于一个简单的皮囊中;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起始于目所能及的事物表面,深入到事物复杂的内部规律,最终回到世界本身。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不应该单纯的浮于表面或是无头苍蝇般乱撞,而是要有着如屠呦呦般的精神,几十年如一日一丝不苟地开拓探索。平衡繁与简的关系,需要不忘初心,面面俱到地探寻,然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轻装上阵。前人五千年流传的文化,是留给后人宝贵的财富,但并非意味着后人要全盘接收。蚕丝尚且需要取其精、去其粗,从炎黄时期甚至是经历过封建帝制的文化,更要懂得选择能够适用于当代社会的部分,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革。


  评析:分论点+道理论证+现实延伸。先提出论点,再从生命的起源、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到屠呦呦个人的钻研,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论证了探索对于“平衡繁与简”的重要性。然后延伸到当今时代,对于五千年文化宝贵财富,也同样需要我们去探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能适应时代发展。


  世界不是绝对的繁或绝对的简,对成功的追求、对未来的探索,需要平衡繁与简的关系。唯有将对细微之处的注重与对高效实用的追求有机结合,才能在不断更新换代、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未来之路。(共1088字)


  评析:简单总结,唯有平衡繁简方能走好未来之路,回扣标题,展开期望。


  总评析:好与坏,对与错,繁与简,事物往往是有机统一的,都存在“对立面”,而本文是一篇经典的关于“协调对立面”的范文,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开头正反对比进而得出结论,然后分论点1论述A面,分论点2论述B面,分论点3论证A、B两个对立面的关系,最后总结结尾,这样的结构非常清爽,逻辑也很明晰,同学们在以后书写关于“对立面”的话题时可以借鉴本文的行文结构。




互动消息